禪巖寺
發布日期:2019-08-08 20:24 閱讀數: -
獅腦山禪巖寺遺址位于陽泉市獅腦山百團大戰紀念碑的南側禪巖山處,分布面積1288平方米。據《平定州志》載:“......有僧普惠示寂巖下,故名”。遺址北側為陡峭懸崖,崖上留有明清時期題刻多處。有明代兵部、吏部尚書喬宇題刻的“禪巖山”,清乾隆五十九年高敘無題刻的“消災之泉”,及墨書“南天□”等。
創建年代無考,據現存的遺址看該寺廟原來坐北朝南,南北窄,東西長,分上下兩院,環境幽靜而險峻,是一處明清時期的寺廟遺址。據現存石碑記載,禪巖寺曾在清順治年間重修,雖建于懸崖峭壁之間,然其從山門到廟宇,建制完整,規模堪與恒山懸空寺相比,而因其地勢險絕而形成的獨特風韻,在現存古寺廟中也可算得上十分少見。
碑文楷書,6行,行最多17字。內容為“康熙十六年秋雨霏霏連月不開玄真觀基趾頹損□半道人傅氏守丹者目擊傷心不忍設基□若袒□垂之功募眾鳩工不月余而美仍舊焉因銘□石非敢以貪天之功易以志諸檀越之布施不朽云”,“郡庠生白呈文張翱同誌,鐵筆楊芳譽楊關譽,主持道人石大樸”。
另還散落有清順治、康熙時的碑碣3方,殘存可辨的遺址有鐘樓1座,小石橋1座,山門1座,古井1座,其余皆為殘垣斷壁。
石壁西側,巍巍陡峭的半山巖中,有一個離地兩丈多高的石洞,引洞高五尺寬三尺,深六尺,似天然石窟略加修葺,人稱“仙人洞”,相傳普惠和尚就是在這里伏蟄。仙人洞下面留有四個石眼,是當年搭建進洞的路或梯的承載點。